行业资讯
-
- 类风湿因子 (RF)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5-29 16:30:26 浏览次数:729
-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针对人体内IgG抗体的Fc片段。RF的存在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强调了RF在RA早期诊断、疾病活动度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重要性。
-
- 类风湿因子 (RF)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5-29 16:19:21 浏览次数:234
-
类风湿因子(RF)的正常范围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检测方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一般而言,RF的正常值通常在0-20 IU ml之间。
-
- 类风湿因子 (RF)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 发布时间:2024-05-29 16:15:59 浏览次数:27
-
RF的产生可能与感染因子(如细菌、病毒等)有关,这些感染因子可以引起体内产生以变性IgG为抗原的抗体。
-
- 链球菌溶血素O蛋白 (SLO)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5-29 16:14:31 浏览次数:50
-
成人的正常参考值通常在0-200 IU mL。儿童的正常参考值可能有所不同,有的资料提到儿童的正常参考值为0-250 IU mL。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的正常未感染人群为0-116 IU mL。
-
- 链球菌溶血素O蛋白 (SLO)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5-29 16:12:19 浏览次数:288
-
链球菌溶血素O蛋白(SLO)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作为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方面。《中国儿童A族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详细讨论了链球菌溶血素O(SLO)作为GAS产生的一种胆固醇依赖性溶血素,并指出ASO抗体通常在感染后1周开始上升,3~6周达到最高水平,呼吸道GAS感染产生的ASO抗体水平通常高于皮肤感染。
-
- 链球菌溶血素O蛋白 (SLO)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 发布时间:2024-05-29 16:09:18 浏览次数:162
-
链球菌溶血素O蛋白 (SLO)来源是什么?链球菌溶血素O蛋白(SLO)是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的代谢产物之一。A组链球菌是
-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5-23 11:02:45 浏览次数:701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多重作用,包括长期血糖控制的监测、并发症风险的预测、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及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等。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指出,HbA1c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58:30 浏览次数:106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正常范围通常为4%~6%。这一指标主要用于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重要指标。
-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58:43 浏览次数:90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非酶促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是不可逆的。HbA1c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首先产生醛亚胺(或Schiff碱,这是一个可逆反应),然后通过Amadori重排形成酮胺(这是一个不可逆反应)。
-
- 脂联素 (ADPN)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57:38 浏览次数:226
-
脂联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评估、预测和干预措施效果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推荐以脂联素为代表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作为糖尿病风险筛查的手段。同时,也提到建议将糖尿病高危因素的筛查(包括脂联素水平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
- 脂联素 (ADPN)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55:30 浏览次数:82
-
脂联素 (ADPN)常见的参考范围是5~30ug ml(微克 毫升)。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脂联素的正常值范围可能在2 6~12 8nmol L(纳摩尔 升)或4ng L~13ng L(纳克 升)之间。
-
- 脂联素 (ADPN)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53:48 浏览次数:256
-
脂联素(ADPN)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尤其是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它是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属于脂肪细胞因子之一,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炎症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效应。ADPN在血浆中的含量相对丰富,其基因位于染色体3q27,这也是糖尿病易感基因所在处。此外,有研究表明骨骼肌也是分泌ADPN的重要器官。
-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51:56 浏览次数:500
-
FDP水平的升高通常表明体内存在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这可能与多种病理状态有关,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心血管疾病等。因此,FDP的检测在诊断这些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50:13 浏览次数:383
-
血清:小于101 mg L(使用ELISA法)。尿:小于28±17 μg L(使用ELISA法)。血浆:0~5 μg mL。
-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48:24 浏览次数:55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被纤溶酶分解后产生的降解产物。它们是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之一,能够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强度。FDP的产生过程涉及凝血酶、活化的因子XIII、纤溶酶三种酶的作用,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聚合、交联后,再经活化的纤溶酶水解产生。
-
- D-二聚体 (D-Dimer)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45:42 浏览次数:58
-
D-二聚体(D-Dimer)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发布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中详细阐述了D-二聚体在VTE诊断中的应用和推荐。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强调了D-二聚体在PE排除诊断中的重要性。
-
- D-二聚体 (D-Dimer)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43:01 浏览次数:783
-
D-二聚体(D-Dimer)的正常参考值没有统一标准,但通常小于0 5 mg L 。不同的试剂和检测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值范围,有的试剂正常值范围可能为小于0 3 mg L。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可能与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相关 。在临床应用中,D-二聚体的测定对于诊断和排除某些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V
-
- D-二聚体 (D-Dimer)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38:43 浏览次数:94
-
D-二聚体(D-Dimer)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 clot)形成时,在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存在下,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其中D-二聚体是FDP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产生需要两个要素,即交联纤维蛋白的生成+纤溶酶的
-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34:40 浏览次数:68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的水平升高可以反映t-PA浓度的增加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是评估血管内皮损
-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5-23 10:33:52 浏览次数:118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正常范围是多少?健康男性的t-PAIC正常范围是小于17 13 ng mL,健康女性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