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2-28 14:13:33 浏览次数:1118
-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检测正常范围是多少?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范围广泛(15μg g-2100μg g)。健康人钙卫蛋白范围0-50μg g。针对
-
-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来源及主要功能
- 发布时间:2024-02-28 14:10:00 浏览次数:229
-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来源是什么?钙卫蛋白,英文名Calprotectin,Cal,是一种杂合性的钙结合蛋白,属于S100家族,广泛分布于人体细胞
-
- 肝素结合蛋白 (HBP)的临床意义及权威推荐
- 发布时间:2024-02-26 16:55:42 浏览次数:730
-
肝素结合蛋白 (HBP),又称之为天青杀素或CAP37,来源于中性粒细胞,主要储存于嗜天青颗粒,少部分储存于分泌小泡中,中性粒细胞活化后脱颗
-
- 肝素结合蛋白 (HBP)的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2-26 16:54:46 浏览次数:2126
-
肝素结合蛋白 (HBP)主要是由PMN受外界刺激所释放,所以正常人血中HBP含量很低,一般不超过10ng ml,当有感染发生时,部分细菌侵入到血管内,菌体本身或者细菌释放的毒素等物质刺激中细粒细包释放HBP从而导致血中HBP含量升高,HBP在一般感染时能达到20-30ng ml,ICU中严重感染会更高,可能超过100ng ml。
-
- 肝素结合蛋白 (HBP)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 发布时间:2024-02-26 16:53:10 浏览次数:110
-
肝素结合蛋白(HBP)又称之为天青杀素或CAP37。来源于中性粒细胞,主要储存于嗜天青颗粒,少部分储存于分泌小泡中。成熟的HBP是由222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蛋白质,分子量29KDa。HBP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无蛋白酶活性。对脂多糖脂质A具有高亲和力。中性粒细胞活化后脱颗粒,即释放出HBP。
-
- 降钙素原 (PCT)的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2-26 11:25:27 浏览次数:502
-
降钙素原 (PCT)是一种蛋白质,当存在严重的感染、真菌或者寄生虫时,以及脓毒血症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时,血浆中的降钙素原水平会升高。自身免疫过敏或者病毒感染,降钙素原并不会升高,局限性的感染、轻度的感染或慢性炎症也不会导致升高,所以降钙素原对临床的诊断、感染,具有很大的帮助。
-
- 降钙素原 (PCT)的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2-26 11:24:03 浏览次数:143
-
降钙素原 (PCT)的正常值范围是<0 05ng ml,一旦>0 05ng ml则为偏高,其增高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感到不适,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
- 降钙素原 (PCT)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 发布时间:2024-02-26 11:22:38 浏览次数:81
-
在人体中,PCTmRNA最初在肝脏中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 也在其他器官中被发现。有研究证实PCT mRNA 可以在脓毒血症动物模型中已分化的实质细胞上表达
-
- 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2-26 10:35:13 浏览次数:1234
-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不仅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其本身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
- C-反应蛋白(CRP)的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24-02-26 10:32:57 浏览次数:400
-
成人和儿童C反应蛋白0 068~8 2mg L,新生儿血浆C反应蛋白较少,小于或等于0 6mg L,出生后第4d~1个月的婴儿C反应蛋白小于或等于1 6mg L,分娩母亲小于或等于47mg L,炎症刺激时C-反应蛋白(CRP)大于8mg L。
-
- C反应蛋白 (CRP)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 发布时间:2024-02-26 10:21:20 浏览次数:251
-
C反应蛋白又称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由肝细胞合成。当病原体轻度刺激或组织损伤时,肝细胞合成迅速启动,6h内C反应蛋白浓度达到病理水平(>8mg L),48~72h内达到峰值,直接反映早期组织炎性坏死。
-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测定方法及正常范围
- 发布时间:2024-01-26 15:49:55 浏览次数:990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由肝细胞产生后被分泌到血清中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属于载脂蛋白家族中的异质类蛋白质,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炎症或感染急性期患者体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在48-72小时内急速升高,并且在疾病的恢复期迅速下降,作为新的炎症或感染急性期检测指标,SAA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1-26 15:39:08 浏览次数:127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反映感染性疾病早期炎症的敏感指标,属于炎症感染的检查项目。一般在感染3-6小时血清淀粉样蛋白A开始升高(早于C反应蛋白),半衰期短(康复期浓度下降快于C反应蛋白),也是炎症恢复更敏感的评价指标。
-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 发布时间:2024-01-26 10:51:54 浏览次数:943
-
正常时人体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主要来源于肝细胞组成性表达的C-SAA。血清SAA的参考范围
-
- 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方法及正常范围
- 发布时间:2024-01-18 16:26:22 浏览次数:1179
-
白细胞介素6(IL-6)的正常参考值是在0 373~0 463ng L,检测结果在这个范围之内,都属于正常指标,说明没有出现病变的情况。如果白介素6检查结果明显高于了正常范围值,就属于一种病理性的反应,也说明体内出现了炎症因子,存在炎症感染。
-
- 白细胞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1-18 15:45:56 浏览次数:455
-
白细胞介素6(IL-6)在临床上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关系。IL-6表达失调可引起许多疾病或导致疾病恶化,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病时IL-6水平增高。IL-6上升的水平与疾病进展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对病人体液中IL-6水平的检测,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 白细胞介素6(IL-6)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 发布时间:2024-01-18 15:30:14 浏览次数:372
-
白细胞介素6(IL-6)来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 Th2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当机体发生病变时,单核-巨噬细胞是最早产生IL-6的反应细胞,而局部组织的IL-6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一些肿瘤细胞如骨髓瘤、白血病细胞等也能产生I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