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二醇 (E2)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浏览次数:121 日期:2025-05-29 14:05:14
雌二醇(Estradiol, E2)是体内活性最强的天然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在生殖、代谢、骨骼健康及免疫调节中起核心作用。
一、来源
1. 主要来源
卵巢:
卵泡期:卵泡颗粒细胞在促卵泡激素(FSH)刺激下合成E2,是生育年龄女性E2的主要来源。
黄体期:黄体细胞分泌E2,与孕酮协同维持子宫内膜稳定性。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E2水平显著下降。
胎盘:
妊娠期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大量分泌E2,维持妊娠及胎儿发育(妊娠晚期E2水平可达非孕女性的100倍)。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雄烯二酮,在外周组织(如脂肪、肝脏)经芳香化酶转化为E2。
睾丸:
男性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少量E2,参与调节生精功能及性激素平衡。
2. 外周转化来源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通过芳香化酶将雄激素(睾酮)转化为E2,肥胖者E2水平可能升高。
肌肉与皮肤:
少量雄激素在外周转化为E2。
二、生物学特性
1. 化学结构与同源性
甾体结构:
E2属于18碳甾体激素,化学式为C₁₈H₂₄O₂,由胆固醇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
异构体:
包括雌酮(E1)、雌三醇(E3),其中E2活性最强,E1需转化为E2才能发挥生物效应。
2. 作用机制
核受体介导的基因调控:
受体类型:结合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形成异源二聚体,调控靶基因转录(如雌激素反应元件,ERE)。
靶器官:子宫、乳腺、骨骼、心血管系统等。
非基因组效应:
通过膜受体(如GPR30)快速激活第二信使系统(如cAMP、Ca²⁺),介导血管舒张、突触可塑性等快速效应。
3. 生理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
卵泡发育:促进卵泡成熟,协同FSH刺激颗粒细胞增殖。
子宫内膜增殖:月经周期中增殖期子宫内膜增厚依赖E2。
第二性征:促进乳腺导管发育、骨盆增宽及皮下脂肪分布女性化。
妊娠维持:妊娠期E2促进子宫肌层增长及胎盘血管生成。
男性生殖健康:
维持睾丸生精功能及睾酮合成,过量E2抑制GnRH,导致性欲下降。
骨骼健康:
促进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维持骨密度(绝经后E2下降导致骨质疏松)。
代谢调节: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脂代谢(促进HDL合成,降低LDL)。
影响脂肪分布(女性皮下脂肪堆积)。
心血管保护: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绝经后心血管风险上升)。
中枢作用:
调节体温、情绪及认知功能(更年期E2下降与潮热、抑郁相关)。
4. 分泌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负反馈:E2通过抑制GnRH脉冲频率,减少FSH/LH分泌(卵泡期)。
正反馈:排卵前E2峰诱导LH峰,触发排卵。
其他激素影响:
甲状腺激素:甲亢时E2结合球蛋白(SHBG)升高,游离E2增加。
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过高抑制E2合成。
5. 代谢与半衰期
代谢途径:
主要在肝脏经羟化酶转化为雌酮(E1)和雌三醇(E3),经肾脏排泄。
部分经肠道重吸收(肠肝循环)。
半衰期:
游离E2半衰期约15-20分钟,结合型(如与SHBG结合)半衰期延长。